早上9点,鹤山市沙坪街道桂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舞蹈室里,退休职工陈丽娟和姐妹们已经跳完了一支广场舞;一墙之隔的亲子活动室,5岁的小女孩萌萌在奶奶陪同下一起走进手工课堂;不远处,外卖员陈荣带着自备的早餐走进红色驿站,在奔波了两个多小时的配送后,终于可以安心享用这份属于自己的温暖早餐……
江门“蓬友圈”党群服务中心老人舞蹈队正在进行表演。江门市委组织部 供图
“一老一小一新”牵动千万家庭,关乎民生福祉。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的“物化”依托,也是服务党员群众的主要阵地。近期,江门市各级党组织深化实施提升社区服务能力行动,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把阵地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新”群体,因地制宜推出丰富多彩的党群服务“菜单”,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推动社区治理温度与民生幸福同频共振,让“惠从党来”深入人心。
聚焦“一老”:乐享银龄生活,托起幸福晚年
近日,位于蓬江区建业街20号的江门市“蓬友圈”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专业医疗机构举办中医养生活动,为老人家讲解了三伏贴、天灸、“冬病夏治”等中医理念,开展“三伏贴”体验活动。围绕守护“一老”群体,江门市“蓬友圈”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常态化开展健康讲座、中医坐诊、心理辅导、红色观影等各类活动,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多样化暖心服务。
江门市“蓬友圈”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中医理疗义诊活动。江门市委组织部 供图
面对老年人口增长和老年群体需求的多元化,江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回应这一民生关切,在做好日常照料的同时,为银发族搭建家门口的学习、情感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各类银龄互助、文娱志愿、理论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新会区会城街道城东社区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有2900多人。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长者生活馆,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长者饭堂、老年学校、慈善超市外,还有康乐活动室、爱心理发室、老年健身房。长者食堂日均服务超150人次,老年学校日均吸引超200人次参与活动,实现“下楼即享服务”。
“家门口”的课堂除了开设在人口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也开在老年人口较多的农村地区。新会区双水镇蓢头村对接新会区老干大学,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老年大学村级分教点,为老年人就近提供学习活动场所。“以前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或者在村口榕树下聊天。现在村里有了老年大学,能唱歌跳舞、学养生,生活丰富多了!”村民梁美好说。
对于农村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来说,日常做饭是一大难题。鹤山市桃源镇三富村党支部成立邻里互助会,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办长者饭堂,每天为10多位重点优抚老人、低保或五保老人提供免费就餐服务,缓解了他们“吃饭难”的问题。
呵护“一小”:打造“成长乐园” 托举多彩梦想
“原来垃圾也能变成宝贝,我以后要当家里的环保小卫士!”恩平市恩城街道青云社区小朋友林梓晔拿着自己用易拉罐制作的储蓄罐在暑期夏令营结营仪式上兴奋地说道。
今年暑假,江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开展“来党群中心过欢乐暑假”托管服务,284个党群服务中心累计开展609期托管项目,服务学生1.9万人次,也缓解了众多家庭暑假无人照护孩子的焦虑。
江门恩平市恩城街道青云社区开展小小科学家创变营暑假班活动。江门市委组织部 供图
“以前大学生服务像一阵风,现在‘七彩课堂’扎根社区,成了我们离不开的‘自己人’!”江海区礼乐街道文苑社区党委副书记黄长好说。礼乐街道对接五邑大学、江门幼专等高校,推动17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12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村居,常态化打造“七彩课堂”“乡村彩绘改造计划”等4个党群服务项目,形成“学期周末课堂+寒暑假期营地”的全周期服务模式,今年累计开设课程420课时,惠及青少年和儿童超1000人次。
“能否增加舞狮课程?”“希望周末多开体验课”……开平市三埠街道新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家门口的课堂”,常态化征集家长需求,动态优化课程设置。
“以前我们最头疼的就是‘谁来教’问题,总担心办不好。”台山市台城街道党工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各社区党组织用好社区“大党委”机制,动员党员干部、专家名师成为“社区合伙人”,不少党员干部、专家名师现身社区公益学堂成为兼职教师。
如今,江门各社区公益课堂覆盖家长上班时间,实现“家门口”的托管服务,服务涵盖学业辅导、兴趣拓展、实践锻炼等一站式托管内容,丰富青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托起多彩“少年梦”。
温暖“一新”:汇聚新兴力量 服务赋能前行
“从车辆检查维修到人员健康管理,从维权咨询到安全培训,从趣味游戏到亲子互动,‘党群服务专列’活动把我们的需求全考虑到了。”骑手张耀坤感慨道。近日,一场聚焦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的“江门党群服务专列”专场活动在蓬江区环市街道龙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蓬江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举行。
为把新就业群体聚拢在党组织周围,增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江门以各级党群服务阵地为依托,整合各级资源,建设一批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权益保障中心、红色驿站,推动行业部门和职能部门下沉力量,开展社保政策、法律援助、义诊、交通宣传等服务,实现暖“新”又暖“心”。
江门骑行之家党支部提供车辆检修服务。 江门市委组织部 供图
今年6月30日,蓬江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启用,与龙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该中心集聚了江门市网约车司机党群服务中心、蓬江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中心、环市街道新业态党群服务站等多个服务功能板块,提供党性教育、技能培训、证照办理、维权保障、普法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吸引了江门顺丰速运、广东骑行之家等新业态服务企业进驻。“它不只是一个休息站,更是我们维权、办事的‘娘家’,我们更有归属感。”外卖小哥郑剑华说。
在江海区外海街道,幸福邻里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外卖小哥议事会”,常态化收集新就业群体需求,针对性地推出“友好商家”“专属临时停车位”“零工市场+就业驿站”“文化大礼包”等系列暖“新”服务。
随着暖“新”服务的深入,新就业群体正从“城市服务者”转变为“社区共建者”,不少新业态新就业人员到社区报到,担任兼职网格员,参与公益服务、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志愿活动,用行动诠释着“以服务换服务、以贡献促融合”的良性互动。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陈健鹏
【实习生】李颖青
【通讯员】陈艺锋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周丽娜 李拉
【实习生】梁晋怿 廖睿希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合肥配资公司
嘉创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